近年來,電子商務平台越趨流行,從下圖近一年的 Google Trend 來看,「電商」此關鍵字被搜尋的熱度可說是一直居高不下。臺灣前幾大網路電商名單包含大家耳熟的蝦皮購物、PChome、Momo、露天拍賣、Yahoo 奇摩、博客來網路書店等平台,加上去年延燒至今的疫情推波助瀾,這些電商的順勢崛起也改變了臺灣民眾的生活和購物習慣,提供了另一種形式的消費選擇。
而許多品牌業者除了搶攻臺灣市場外,也將目光瞄準了利潤更加豐厚的國際市場,根據國際知名產業研究調查公司 Zion Research 的報告指出,全球所有跨境電子商務的總值在 2018 年時來到 5,621 億美元,在 2027 年時預計將超過 4 兆美元。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電商業者各個摩拳擦掌,欲在利益可觀的國際市場分一杯羹,成為跨足全球的電商平台,即所謂的「跨境電商」。
更精確來說,我們將消費者/買家透過網際網路或電子交易方式(可以是任何網站或者交易平台)向海外賣家購買產品或服務的「過程」稱為跨境電子商務(Cross-border E-commerce),並不限於 B2C、B2B、C2C 等交易形式。
跨境電子商務本質上是一種國際貿易,其重點在於交易是發生在網路上(非實體)且買賣雙方必須是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國際化)。
而提供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進行的「平台」,我們就稱作跨境電子商務平台(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通常會直接簡稱為「跨境電商」,常見的跨境電商有 Amazon、eBay、蝦皮、Pinkoi 等平台。
跨境電商的出現,讓世界各地的買賣雙方能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透過電商平台就能隨時隨地輕鬆地完成交易。
以往跨國交易缺乏買賣雙方直接對接的平台,交易時需經手眾多管道,在其中就浪費掉不少時間及成本,而有了跨境電商後,成為交易雙方的單一媒介,減去不少中間成本。
由於過去國際貿易需經重重管道,交易資訊的傳遞速度相當遲緩,也因經過好幾手的傳遞,造成資訊精確度和透明度的下降,現今能透過跨境電商平台直接聯繫買賣雙方,大幅提升資訊傳遞的效率及透明度。
前述提到可將跨境電子商務看成是一種國際貿易方式,因此不論是賣家或是平台業者自身都可將欲販售給國外買家的產品或服務上架到跨境電商上,那麼在上架過程及平台管理中又該注意什麼呢?
據國外研究指出,有 75 %的消費者表示更偏好從使用其母語的網站來購買產品,而 59 %的消費者則表示很少或未曾從英語限定的網站購買產品。由此可見,若想要收買國外消費者的心,除了有英文版本的商品說明外,最好也附上該國語言的產品解說。
翻譯客戶國家的語言是一回事,同時還必須確保它在上下文中被正確使用。舉例來說,英文單字「Gift」在德文中被翻譯成「Poison」,在丹麥、挪威、瑞典等國則被翻譯成「Married」,此例告訴我們在做語言轉換時須特別注意。
另外,在決定進軍海外國家前,最好也要先做好十足的市場調查及用戶分析,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當地人的口味、購物習慣及態度等,才有機會能成功打入國外市場。舉例來說,每個國家消費者的視覺偏好都不盡相同,我們可以透過更換不同組圖進行 A/B test,來找出成效最好的作為商品資訊圖,此時就可利用 dipp 所提供的廣告素材自動生成方案,讓您在短時間內自動生成單一尺寸多規格或單一規格多尺寸的廣告圖像,加速成效優化及縮短商品上架的時間。
每個國家地區對電子商務平台都會有不同的管制及範,在成為跨境電商前也必須詳閱各國的法規,如對於商品上架的規定、收取多少的手續費及交易稅、交易金額上限、商城素材規範等,做出適當的調整以符合這些規範。
跨境電商通常會將消費者需付款的貨幣設定為當地貨幣,方便當地民眾結帳。除此之外,還須提供能讓客戶信任並滿意的付款方式,像是貨到付現、信用卡、支票、電子支付、振興券等當地較常見或符合該國政策的支付工具。
跨境電商畢竟是來自國外的平台,要了解當地民眾的購物習性,並贏得其信任並非易事,或許我們可以透過給予一些購物優惠下手,如首次購物金、海外用戶專屬折扣、購物回饋金、精美贈禮等,或是提供有效的客服諮詢、良好的售後服務等,適時施以小惠並理解客戶需求,以獲得海外客戶的長期支持。
總結本文,我們說明了何謂跨境電商、其存在能為交易雙方帶來的好處及若要成為跨境電商應注意哪些事項。
在這電商群雄崛起的時代,人人看準了國際市場豐厚的利潤,欲搶著成為跨境電商時,請謹記上述所說的五個注意事項,並依據您欲進軍的海外市場做足事前準備及策略調整,相信您也能立足國際,站穩跨境電商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