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cy 轉型」是我們最近常常聽到的流言──相較於企業的內部設計團隊,以專案為主的工作室與設計公司,似乎正在逐漸走向下坡。以廣告業為例,企業內部團隊的崛起有目共睹,如果說問題出在代理商的商業模式,那麼在設計業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本文將先分析廣告公司的發展脈絡,再反觀設計公司將面對的危機,以及設法提出相應的策略。
In-House:顧名思義是企業的內部團隊,由於對公司的熟悉,加上溝通容易,內部團隊比較能夠以公司的角度設想。然而也正因為這種特性,任職為in-house的設計師,學習的技術會比較侷限於單一公司、產業,在作品的累積上也會比較緩慢。
Agency:企業外部的接案公司,工作內容廣泛,接觸產業多,累積的視野能夠較內部團隊有更獨具一格的思維及解決策略。然而對於企業而言,在接案公司累積的經驗並不全符合企業的所需,也因此企業有時會選擇培養內部團隊。
在過去二十年來,廣告和媒體業的情況與現今大大不同。商業四騎士(Facebook、Apple、Google、Amazon)在許多層面上取代了傳統的媒體和廣告公司,數位廣告的崛起也提供了品牌更多的曝光管道。除了這些商業巨人的出現之外,仍然有許多關鍵因素在威脅著廣告公司:
廣告公司在數位時代之下被迫面臨轉型,無論是更加強調廣告創意的執行,或是導入數位廣告技術,為品牌提供數位廣告相關服務,都是在科技的發展之下產生的轉變。而這些服務無法只包含單一項目,面對客戶的需求提供一條龍的服務是基本的,例如一個數位廣告代理商,通常也必須有幫客戶準備廣告是視覺的服務,除了花大筆經費請美編,選擇導入dipp 視覺管理協作平台 也是另一種選擇。
仔細想想,不難發現廣告業和設計業在許多方面,面臨相同的困境。為了降低成本,企業架構與採買制度的建立,大幅的降低了營運開銷,也因為對於價位的敏感,降低了企業對設計師的忠誠度,也造就了一群因為希望增加曝光度,而提供免費服務的設計師。同時,越來越多的設計專案,由於節省成本,都交與內部團隊執行。預算的縮減,加劇了自由工作者和設計公司之間的競爭。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管理顧問也開始收購許多策略設計公司,並開始涉略整合行銷一職,這也使得獨立的工作室難以與其競爭。
回歸正題,我們不禁想問:現在的設計公司要如何適應生態、甚至保持競爭能力並維持自己在大環境中的地位?面對市場上許多的整合行銷公司、顧問公司、或者類似各種線上設計軟體,現在的設計公司應該長什麼樣子?
面臨無可預知的下一步,要能夠嘗試新的商業、經營模式十分困難,但趨勢的洪流滔滔的襲來,若不趁早改變,也許一早醒來整個世界都與你想像的不一樣。現代的設計公司,或是廣告公司,必須同時兼備諮詢顧問、提供技術的夥伴等身分,為企業提供新的見解和預先的規劃,才能在下一波革命站穩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