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把促銷當目的,身為專業工作者不應該隨著老闆起舞
當消費者只會因為便宜想到你時,如果這是商品(或品牌)的原先想操作形象,或想快速跟上時事、話題(如鮭魚)的方法,我覺得那不見得有什麼大問題。否則的話,我們將很難留住優質且消費金額高的客戶,曾經購買過商品的人也會在「你調回原價」的時候,就轉身離去。
當消費者只會因為便宜想到你時,如果這是商品(或品牌)的原先想操作形象,或想快速跟上時事、話題(如鮭魚)的方法,我覺得那不見得有什麼大問題。否則的話,我們將很難留住優質且消費金額高的客戶,曾經購買過商品的人也會在「你調回原價」的時候,就轉身離去。
隨著時代進步,大數據的應用隨處可見,這些數據資料包含了許多圍繞在你我身邊的資料,像是營收、來客人數、消費支出等等,此外會員資料、消費次數、偏好也是數據收集的要素,這些東西累加起來就會變成我們常常聽見的「大數據」。
產品放在多個管道中已經是我們熟悉的方式,實體店面、官網、電商平台、Instagram、Facebook等等,但若這些管道面對市場時一直是個別策劃、缺乏整合的,也許便浪費了它們的價值。話雖如此,到底什麼是通路整合呢?這跟消費者體驗又有什麼關聯?